新手交互设计师第三天后的经验和思考
4月11日报到,到今天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三天。短短三天,就让我看到了自己太多的不足,当然也有了很多的收获。这些点可能会比较细碎,后面我也会以这种「作为交互设计师的第x天」来作为标题,分享设计学习路上的点滴。
「业务深度 > 业务广度 > 专业技能」
业务,还是技能?这个问题困扰了我整整一年。我在参加工作之前,最多就是做一些小项目或者设计练习,所以几乎不太可能有机会去深入了解、参与业务。
去年暑假,当我来到公司实习时就发现,日常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精力都是在业务上:如何实现用户增长、如何做好导购提升转化率、如何降低用户投诉等,即便是诸如繁重页面的化简、交互方式的创新或者寻求视觉突破,本质上也是为了达到某一业务目的。
因此最初我很费解,总在思考如果一个人在某一条业务线走的太深,那么以后都只能做这个方向而很难跳出去尝试其他产品。当时的想法很极端,也很简单,似乎觉得五年经验的电商导购设计师去做社交,也未必比得过一个一年社交经验的设计师,也就是适应性会变差。对年轻人来说,丧失可能性是一件让人担心的事,所以我一直在纠结这个问题。另一方面,我一直很羡慕那些 Dribbble 或站酷上的设计红人,觉得他们的作品好酷好炫,让人向往,觉得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提升专业技能。
慢慢地,总看到有设计大师说,很讨厌 Dribbble,因为设计永远不仅仅是一张图、一个动画,这种浮夸的风格令人厌倦。实习期部门 Leader 也再三强调,没有业务,设计就是空中楼阁。尤其在互联网行业中,不能解决问题的设计价值非常低。恐怕,除了艺术以外,其他的设计都得考虑自己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。
昨天有幸和一位近十年设计经验的同事畅聊了一个小时,对我而言最大一个收获就是,想明白了「业务深度 > 业务广度 > 专业技能」。当然,深度、广度、专业技能这三者不是相互排斥、有你没我的关系,如果一个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,同时还具备扎实高超的设计技能,自然是最好的。只是,时间有限精力有限,我们不得不有所取舍。
就我现在所在的岗位而言,业务广度和专业技能都是相对可以被动得到的。由于交互设计师需要对接不同的产品经理、不同的需求、不同的业务线,因此业务的广度是被动满足的,即便你想永远只在一个方向深耕团队或主管也不会允许;技能上,因为不同需求过来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设计要求,这里需要动画那里需要手势,被迫就会去学习不熟悉的技能,甚至看着周围这么多优秀的设计师,耳濡目染也能把技法、工具学上不少。而唯独业务深度是需要通过自己积极主动学习,才能挖下去的。
刚参加工作的设计师因为对业务或工作模式不够了解,总是产品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,或者看着竞品怎么做我也怎么做。也许这样你会成为一个很好的执行者,但同时也让你成为了一个真正的「螺丝钉」,这非常危险。
所谓的深度就是得了解业务背后的意图,必须弄明白:
一个设计方案解决的是什么问题?
能够提升何种数据?
通过什么方式来提升这个数据?
提升数据能够为平台或集团带来什么样的好处?
对其他业务有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?
其他业务对自己的影响可否转变?
为什么别的设计方案不够好?
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?
……
当每一个问号都能够圆满回答时,才算逐渐走入了表象的背后。
除了工作以外,多与业务方接触也是提升业务深度的一个途径。尤其是交互设计上,其实不管什么岗位,每一个人都具备一定基础的交互能力,而他们给你提的建议也经常有效。工作之余,找对接的产品经理或者工程师聊上十几二十分钟,都可以帮助你了解所做事情的前因后果,也能够帮助下一次的决策。
「记得放下自负,因为你毫无资格」
前天上午入职下午就接到了一个需求,看起来并不太难而且也有了不少前人的铺垫,所以我很快就把产出物做好并提交了。这个过程中师姐说没什么问题,产品经理说挺好的,自己也自我感觉不错。然而,在体验上发言较少的研发师兄却提出了大量意见和质疑,甚至毫不避讳地说我的设计很 low。最初的几分钟我有些不服气,毕竟竞品也是类似的做法、其他师兄师姐都觉得没什么问题,为什么这位师兄会觉得 low 呢?但静下来仔细思考才发现,原来真的这么多细节都是自己想当然做的。竞品都这么做,那这么做一定是最合理的方案吗?前人的铺垫一定是正确的吗?我的设计到底还有多少优化的空间,能不能做到更好?于是私信谢过师兄后我又重做了一版方案——页面更加简洁,问题也解决得更加优雅。
这件事给我比较深的一个感触是,心态调整还欠缺很多。
每次回到家里,长辈们都赞不绝口:啊研究生回来了,去了一家好公司,听说待遇很不错;平常写文章运营自己的微信群,也总是听到同辈后辈有意无意的吹捧:雷神牛逼,向你学习……
我觉得吧,人从小到大,过的太顺了,也的确不是好事。因此来公司之前,我就反复对自己说,千万不能觉得自己有什么过人之处(实际上并没有)或者对自己自信心爆棚或者太飘飘然。当然这心态的转变,还真没有那么容易。
刚才在朋友圈看到一篇同事的文章,标题叫做「一位实习生的忏悔:假如回到大学」。大概的意思和我要说的很相似,就是当你真正走上工作岗位需要独当一面时才会发现,原来自信满满的自己原来这么弱,不仅仅知识不够,甚至做人做事的方法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不过我不赞成这位同事所说的要回到学校再做更多的准备,因为我觉得有些事,提前做多少的准备也没有用,只能当自己真正被人打了脸、踩了坑、犯了错,才能有所长进。也只有看到身边每一个人都比自己优秀、有经验时,才懂得自己要学、要做的还有多少。
因此,如果你和我一样刚工作甚至还是学生,一定要记得放下自己的自负,原因就是这一节的标题,因为你毫无资格。
当然与之相对的,失败、挫折带来的负面情绪也必须要妥善处理。面对犯错不能急躁,面对批评更不能固执己见。毕竟,这里的每个人都值得我去好好学习。
「解决问题,而不是制造问题」
可能是因为经验还不够,我自己做设计的时候经常拿不准主意,比如一个需求里会做两三个设计方案(每个之间的差别不会太大),然后摇摆不定。这时,我总会想拿着它们去咨询同事,问问他们觉得哪个好?理由又是什么。这事儿说的好听点叫集思广益、叫小规模用户调研,说的难听点就是自己没什么主见,专业能力不到位。尤其在跟业务方阐述设计方案或者跟领导汇报时,这种情况非常糟糕,因为我不仅没有提出一个完善的问题解决方案,反而又丢出来很多别的问题。
当需求交到手上,我的任务就是把问题妥善解决掉,然后给出一个「唯一的、能够充分被解释的」设计方案。当然这个方案可能会面临意想不到的质疑和挑战,但至少你拿出方案之前自己不能抱有怀疑。
这件事我一直做的不太好,或者说是以前做设计时自己对自己太过宽容了。从明天起,我会尽可能减少这类情况,宁可做出来的方案被挑战然后从中学习,也不能总拿着几个方案去征求别人的意见。